打造乡村振兴的永春样板
——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举行侧记
永春县城(康庆平摄)
“永春县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能够结合实际,科学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了多姿多彩的乡村风土人情,值得学习借鉴。”10月19日-20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与会人员纷纷表示。
近年来,我县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找准方向、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永春样板,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县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参加中联部与福建省委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介会,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三年作为福建基层代表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
扮靓乡村让生态美起来驱车行走在仙夹镇龙水村宽阔整洁的村道,两边红色外观的路灯整齐排开,路边还点缀着几个漆篮的小品景观,房屋统一进行立面改造,让人觉得生活在这里是如此的惬意。
年开始,我县启动两轮的“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实施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违建拆除、搭盖清理“五项工程”,并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治理及“厕所革命”等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生态因子。
“我们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配套’原则,进行屋顶‘平改坡’装修,从材料、颜色、造型入手,做到协调统一。”县住建局局长郭赐福介绍,目前,全县已完成裸房装修1.2万多栋万平方米,打造了2个无裸房乡镇、5个无裸房镇区和一批无裸房村,并确保不新增裸房,完成古厝修缮37万平方米。
近年来,我县奋力冲刺“联合国人居奖”,从生态宜居打造入手,努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早在年,我县就率先在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每年集中力量创建10个县级美丽乡村,累计创建了70个示范村,并加强连点成线,串线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精品聚落,塑造“百里不同风”的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岵山镇金溪河畔,常常有村民休闲散步。经过整治,昔日的废水早已不见踪影,只让人感受到水流清澈、绿荫葱葱,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为破解“垃圾污水难治”的问题,我县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模式,每人配备一名保洁员,一天12个小时专人流域全域保洁,做到日产日清,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6%。建立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日处理规模3万吨污水的城区污水处理厂。
振兴产业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劈竹、剖篾、编制、上漆……在仙夹镇龙水村古大厝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漆篮的制作。工人们剖出细如琴弦的竹丝,并编织成篮子,让参观者叹为观止。
龙水漆篮是著名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村党支部书记郭志煌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漆篮产业,与泉州师院等高校合作对接设立大师工作室,研发漆篮高端新品,实现由日用品向工艺品、收藏品的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一些相对简单实用的漆篮竹编制品,带动全镇建设竹林生产基地多亩。同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网络年销售多万元。目前,漆篮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村从事漆篮产业相关人员从多人增加到多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漆篮从业者的人均收入从1.5万元提高到4.5万元,漆篮产业年产值从万元增加到万元。漆篮已经成为惠及全村的富民产业。
产业兴,乡村兴。我县立足山区人多地少的实际,坚持把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乡土产品做大做强,抓好永春佛手茶叶、特色蔬菜的“两绿”、永春芦柑、岵山荔枝的“两红”、永春白番鸭、蛋鸡养殖的“两白”等六个特色产业,通过提高品质、提升品牌、提级营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带动乡村“小农户”的发展致富。
岵山镇茂霞村拥有72座以红砖、灰瓦、白石基、燕尾脊为显著特征的闽南建筑风格的古大厝,有占地26亩的明朝石砌古寨福茂寨;有驰名海外,具有皮薄、肉厚、核小、味甘醇的荔枝6万余株。年,该村成立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76人,把美丽乡村游开发、传统村落保护、荔枝产业发展、荔枝文化挖掘结合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目前,茂霞村年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旅游收入约万元,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多人。“村里名气大了,游客多了,荔枝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以前荔枝仅3-5元/斤,甚至滞销,现在岵山荔枝均价达10-18元,荔枝王价格达30元/斤。”茂霞村党委书记陈建华介绍。
“近年来,我县打造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芦柑、香、漆篮、茶叶、农村电商等产业茁壮成长,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县农业局局长陈丽红介绍,从年到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提高到元,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农旅结合共享美丽效应在县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到我县乡村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还可品尝购买到永春农特产品。
该中心占地3.6万平方米,是省内最大的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资源展示窗口,是展示销售全县农特产品、一站式满足游客需求、助推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设有乡村旅游资源馆、文创体验馆、乡村特产超市,展示和销售本地乡村的美食、特产等,并推介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我县发力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由建设向经营升级,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武道养生、亲子游学、乡村美食等乡村旅游精品村、精品线,释放经营美丽乡村的效应,让美丽创造生产力。
五里街镇大羽村是我县乡村旅游第一村,该村结合永春白鹤拳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卖起了土鸡蛋、苦菜干、芥菜干、中药草、枇杷、大桔等土特产。年,大羽村在全市建立第一家美丽乡村游服务专业合作社,整合村内旅游资源,通过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对旅游商品进行包装推介。
村道旁,一家台湾休闲农业精品馆煞是引人,游客可以吃到台湾美味的小吃。今年3月,来自台北的郭建兴来到大羽村开店,并带来了台湾乡村旅游先进的经营理念。今年,大羽村获评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大羽村旅游发展经验成为全县乃至全省乡村旅游的典范。
据统计,年我县接待乡村旅游游客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9亿元,是全市乡村旅游人数第一,是全省最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记者手记
“有一种生活叫永春”
永春,古称“桃源”,有着“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民风淳朴.在这里,人们可以品茗听风,静享时光,感悟生命,享受着永春的慢生活。
近年来,永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建设大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建设“繁荣、宜居、魅力、幸福、富裕、活力”的新乡村,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面治水、全城植绿、农村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发力,一个个乡村惊艳蜕变,一幅幅新时代新乡村发展变革的美丽画轴渐渐铺开,特色生态农业生机勃勃、乡村旅游加速发展。如今的永春,主题小镇、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生态好牌打出了发展好局。
“有一种生活叫永春”,这是永春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让我们自豪,更让外地人向往。此次,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的召开,对永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永春将继续前行,深入贯彻此次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清新福建、美丽泉州的画卷上展现永春的璀璨风采!
作者
桃源乡讯记者姚德纯文/图
责任编辑
蒲远宝
桃源乡讯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