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县通仙桥故事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永春县志》载:通仙桥俗称东关桥,在县城东去10公里,飞架在东平乡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下游不远就与桃溪汇合为东溪流入泉州。

泉州

通仙桥的建造,流传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宋朝时候,有个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船到五台山下双鱼塔旁,见两岸风光秀丽,但湖洋溪两岸来往只能靠一只渡船,极不方便,就令县官在一年内造一座桥。县官借机强征暴敛,加上苦旱无收,百姓并无心建桥。县官令总管家马用强迫民工服役,欲赶在春汛前完成。有个自称来自湖洋仙溪的老人对马用说:“你一天只要供一缸米,我保你百日内可建成桥墩。”马用觉得条件不高,就答应了。可是这个米缸一次装米50担,一连装10天,这10天建桥墩进展很快,第11天用沙代米,役夫都不干活,他只好继续送米,天挑进米缸的米有担,桥墩终于建成了。

新建的安平西桥

至七月,县官巡视桥头,恰逢天降暴雨,县官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那位仙溪老人又来了,说:“为使民众过桥时遮风避雨,我愿助大人在桥上建屋。”他取出一个小木盒接着说:“只是大人一天要装满这盒子的银子作工钱,三十天一定把桥屋建成。”县官想一盒银最多半锭,就答应了。马用每天送银子,亲自把银子放进木盒,装进五百两盒子才满,干了30天花去1.5万两,桥始建成。马用禀报建桥过程,永春县官和泉州知府都不信,令木工当场拿来米缸和木盒一试,只放两担米,缸就满了,只放半锭银子,木盒就满了。

于是总管马用被判贪赃罪,抄没其家财,把他押到一都乡光山服烧炭苦役。原来是白须老汉巧布机关,把所得大米和银子分给民夫和饥民。桥建成后,他就足踩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飘去。人们传说白须老汉是神仙,于是把这座桥称为“通仙桥”。“宋绍兴十五年开始建桥”,县志未记花工费银多少,但从传说里可知花费之巨,现在桥头还保存“通仙桥”古匾。

观音菩萨塑像

该桥第三墩上辟有一个壁龛,供奉观世音菩萨,龛额书“观自在”,两副石刻楹联为:“幸指迷津通觉岸,愿瞻佛日荫慈云”,“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慈灯悬彼岸,千年般若常明”。

泉州

宋开宝以后,永春与泉州互通舟楫,“通仙桥”成为南来北往必经之地。桥下水面宽绰,便于泊船,于是桥头、桥上更加热闹,光是屠户就有18家,其繁荣景象可想而知了。现在则成为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文/陈诗忠,图/胡立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