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恶扬善”是编撰家谱时的一条基本原则。为尊者讳,家谱中反映正面的人和事居多,对于不贤者大多隐匿不报。冯尔康《略述清代人“家谱犹国史”说》中有一章《史之善恶并书与谱之隐恶扬善》,其中说:“诟病族谱者往往谓其书写原则的‘隐恶扬善’,实践‘家丑不可外扬’的处世之道,而国史则是善恶并陈,这是史与谱的一种差异。”并说:“族谱若记录族中不孝、不肖子弟,恐有伤于他们的子孙,令无辜的后人颜面无光,此种恻隐之心和顾及宗族体面,于是采取不记载的态度:对那种人采取不许上谱的‘削谱除宗’办法。”
这种习俗,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已存在。《礼记·祭统》载:“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又如钟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只记述祖先的美德、功劳、封赏、名声等,而不记载祖先的过失。后来逐步发展,变成了有恶行的族人不得入谱,这样家谱中就只有好人。有的人因为劣迹被家谱除名,在当时的看起来好像并无不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后人就会失去了传承的连接,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也有家族,反其道而行之,在家谱中另录一册,记录了这些族人因劣迹被“削”,并且书明被“削”的原因,“以为后世者戒”。《永春鹏翔郑氏族谱》,便是典型而特殊的一例。
这是一部记载福建永春县鹏翔郑姓在当地及海外发展繁衍情况的家谱。永春地处闽南,是著名侨乡。郑姓人主要聚居于县中的桃城镇桃东村及五里街一带,在当地约有1万多人,旅居海外者约有3万人,该谱的最大价值是详细记载了这支郑姓人自明朝中叶以来向海外开拓的情况,是研究郑姓海外移民史和华侨史的宝贵资料。
《永春鹏翔郑氏族谱》民国三十年铅印本草堂所藏《永春鹏翔郑氏族谱》为民国三十年铅印本,十六卷首二卷附《外纪》一卷,共二十五册,查《中国家谱总目》,此谱中国历史博物馆、泉州华桥历史博物馆也各有收藏。《永春鹏翔郑氏族谱》中附谱《外纪》,则是专门记录家族“有恶必彰”的不肖子侄。也就是,把削出族的那些人,集中在这一册之中,还把他(她)们的劣迹一一展示出来。这是其它家族的家谱中,绝无仅有的。
《外纪》载光绪癸卯原序,云:“修谱者何?所以明纪纲,正人伦,为后世人所效法者也。世人不察,辄以为生卒记详便成了事,而不知生卒犹轻,人伦独重。我族自康熙年间纂修以来,于今二百余载,代远年湮,人心稍失,间有不肖子姪,罔知礼义,败坏纲常,是亦有志者之忧也。我祖宗有灵,起二百余年之笔削,振数十代之纲常,幸族侨捐资采辑重修,故有善必录,有恶必彰,特书一本,以为后世者戒,谨志。”从序言中可知,他们这样做,已经有了二百年的历史,而非光绪时才临时起意,而如此做的。
我们挑一些《外纪》记载的事情,以示此谱与其他家族的家谱不同。而记载的劣迹,主要是在男女之事上。
如:()字宣会,“以淫于二房岭头宣松之妻张氏”。
同时也带累了张氏,“生道光甲十月初七日午时,俱削”。
如:()之妻陈氏,“以夫殁不守妇规,削”。
()之妻林氏,“与夫再侄有第通奸,至夫呈控,后林氏为夫殛死,俱削”。殛,从“歹”,表示杀死。
()之妻周香娘,“以与礼三东头士江通奸,削”。
()之妻张氏,“淫荡不守妇规,与七房德华通奸生子水田,俱削”。
也有因先人有劣迹而削的。
如:(),“兄弟四人俱以祖父越规俱削”。
(),“宣光寄嗣,以父越规,子四交、卜、卯、丙俱削”。
(),“尔荣寄嗣,以父越规,削”。
也有夫殁招夫生子的。
如:()之妻邱氏,“以夫殁,招夫生子助,煎削”。这个“煎削”,又不知如何削法。
()之妻薛氏,“以夫殁,招大田人为夫,削”。
()之妻林氏,“以夫殁在洋,亡奔太平李金水,削”。
但更多的是“烝”。
如:(),“以烝于堂兄吉款之妻吕氏,俱削”。
(),字尔登,“以烝于兄嫂颜氏,生子双和”。“颜氏,俱削”。
(),“以烝于次兄元统之妻林氏,俱削”。等等。
烝,本意是指火气上行,引申义是指古代冬天祭祀,也指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在家谱中的用意,当然是后者。这样的举止,在古代社会,是万万不可的。
这里用了()这个符号,在谱中却是明确的名字,记明着这个人是谁。但我们在文章中引用,就不能再直书其名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那些事情早已事过境迁,没有必要再羞辱他或她,所以用()符号来代替。一个家族,二百多年,削去了这么多人,而集成了一大册。削去的这些人,在《外纪》中的记载,除了不堪和劣迹,大部分是有生卒、葬处、子女等内容。所以这一册《外纪》,仍是保留了这些本该在正常家谱中的信息。
点评:在“隐恶扬善”编撰家谱的普遍通例中,《永春鹏翔郑氏族谱》这种抑恶扬善的编辑方格可谓有所突破,应该加以推广。把违背族规家训者之恶行如实写入族谱,作为反面教材,让族人反思,“以为后世者戒”。不仅可以达到知耻的目的,还可以预防犯罪。毕竟欲从恶者,一旦知道自己的恶行将会被写入族谱,危及后人,就会有所顾忌。起到不敢恶,不想恶的警示作用。
往期推荐:
寻根溯源|全国操氏家谱祖源综合考——正本清源说操姓
家风教育|春节期间是各地宗亲机构搞好家风家训教育的时间节点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爱国基因——革命老区下坑村新貌
来源:思绥草堂|编辑:萧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