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面孔梁碧龙俯下身子做事村事民事挂

长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梁助理,我家的鸡鸭又卖出去了。”“梁助理,我儿子托我对你道个谢,他在工厂可好啦!”在吾峰镇梅林村,只要梁碧龙一走进村里,村民时不时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梅林村位于永春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2公里。全村人口多人,分6个自然角落,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山地面积亩。因人口分散,农田面积小且分散,耕作条件差,基础设施及各项产业严重滞后。去年梅林村村财收入仅为元。梅林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级贫困村,核定贫困户12户。去年11月3日,梁碧龙由省委组织部选派,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下派到永春县吾峰镇梅林村任村主任助理,为期一年。梁碧龙(右一)与村委走访贫困户梁鸳鸯依托优势聚力产业梅林村海拔较高,阳光充足,光照条件好。要改变空壳村的现状,就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性的发展产业,梁碧龙一进村部,立即协调召开村两委会议,瞄准梅林的地理位置,提出了光伏产业发电的产业思路,组织人员邀请专业公司工程师到梅林小学校舍屋顶实地勘测,分两期建设安装光伏发电项目。记者在该小学看到,教学楼楼顶和门口的一侧的空地上,都安装上一大片的太阳能板面,整齐美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支部书记邓炳文介绍,梁助理利用校舍屋顶分两期建设,一期45kw于4月并网发电,二期30kw于10月并网发电,两期总投资55万元,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9万元,目前已为村财增收5万元,一下子就改变了村财的窘迫状态。梅林小学教学楼与门口的光伏并网发电,增加了村财“仅靠光伏并网增加村财,太过单调。”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农村最大特色的产业——农业。虽然梅林农业资源丰富,但受传统观念制约,村民各自为政,缺乏成片种植,品种涣散,收益不高。“梅林多山地,农业资源丰富,但产品销路不是很好,如何打破农产品销路的僵局,我们借鉴了其它地区的做法,推进农业产销现代化。”梁碧龙介绍,将传统人工种植与网络销售手段结合起,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能拓宽销售渠道。他率先在村委会上提出了“农户+专业合作社+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利用亩的集体山地种植生姜、萝卜等农产品,成立梅园芦柑专业合作社,开通“驻村的味道”电商平台。同时,鼓励村民加工农产品,既提升了产品的品味,又增加了收入。记者在村部看到,梅园芦柑专业合作社成员正忙打包一袋袋的生姜、笋干等,在快递单上填写相关信息,这些快递物品如小山丘一样堆在角落里。争取资金着力民生记者在格丘仔公园里看到,青树翠蔓,花笑蝶舞,小径迂回,色彩鲜艳的健身器材掩映在绿丛里,村民悠闲在公园里或漫步或赏花或健身……,“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梁助理到这后,将这改造成公园,让我们茶余饭后有了去处。”村民黄文辉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村级发展,不能将目光仅限于村财增收项目建设,还应该体现在社会民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上。”梁碧龙开始着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首要的任务便是破解资金难题。他多次奔走于县市有关部门,咨询政策,了解程序,填写表格等。经过争取,梅林村被列为年泉州市环境整治村之一,获得40万元专项资金。他召开村民大会,发动村民来一次全方位的“卫生大扫除”,拆除乱搭盖、废弃旧房,清理杂物……,新建格邱仔公园,提级改造后吴格公园,在主要路口种植林木,设置文化石景观。梅林的一些道路窄、弯,还有部份是泥土路,有的甚至在去年台风中垮塌,因村财不济而荒废,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为此,他到市、县两级交通部门奔走申请,再度得到上级的支持,把上治到下治的1.5公里村道从原来的3米拓宽至4.5米,修建梅林小学米的水泥跑道,修复三处较严重的垮塌水毁路段。环境美化了,下治的村民老邓指着门口宽敞的水泥路,“每逢节假日,游客比以前增加了,村路经常堵车,现在路宽了,通畅了,来这里游玩的、购农货的人比以前更多了。”看着村民的生活日渐提高,梁碧龙并没有因此放缓驻村的步伐,他又把目光放在占村人口数近三分之一的老人身上。青壮年多半外出,很多父母成了留守老人。过去,村里并没有活动中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显得枯燥单调。看着村部的办公场所,梁碧龙提出,整合办公资源,村干部办公场所整合到第二层,其余两层约平方米作为提级改造为养老幸福院。他用关部门的专项资金配套了空调、电视、网络、图书室和相关的功能室。梁碧龙高兴地说,“现在老人终于有了好去处,有了自己的家,每天来这里的不下20人,每到初一和十五,来的人更多,他们还可以聚聚餐,让老人老有所乐。”心系贫困户对症除病根“梁助理一来我们这村,第二天便来家聊天,了解我们的情况。”一谈起梁碧龙,梅林村5组83岁的村民沈鸳鸯很是感动。梁碧龙最挂心的还是村里被国、省定建档立卡的12户贫困户。为了这些贫困户,梁碧龙可没少下功夫,他先是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源,并将其分类建档立卡,对症下药。他了解到,沈鸳鸯老伴早已过逝,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种田,收入不是很高,小儿子前几年过世,她现在和孙子相依为命,孙子年纪尚小,初中刚刚结业,家里缺乏劳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梁碧龙考虑到沈鸳鸯年纪大,手脚却也灵便,便免费为她提供鸡鸭幼苗,等鸡鸭成熟了,梅园合作社优先收购这些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这样,免去了沈鸳鸯的后顾之忧。同时,他还帮助沈鸳鸯的孙子联系到晋江一家工厂里做学徒工。“现在,鸡鸭一年能卖五六千元,孙子也有工作了,也有收入了,同时,还经常有好心人来慰问,送米送油,生活好多了。”沈鸳鸯看着又一批正在长大的鸡鸭,笑得合不拢嘴。在梁碧龙倡导的立业帮扶和技能帮扶模式下,像沈鸳鸯这样脱贫的困难户在梅林村还有很多。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梁碧龙除了将他们纳入低保政策外,还将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金优先安排给因病致残的贫困户。“经过他的努力,我们村原省定、市定的贫困户,已有一半脱贫了,其余6户预计在明年可以实现脱贫。”村书记邓炳文说。视梅林为家常回家看看“在这一年里,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修建去年莫兰蒂台风损毁工程、成立合作社、拓宽村级公路、兴建格丘仔公园……,多个为民实事项目的实施,使村财收入一千多元提升到八万多元。他也被村两委和村民誉为‘干实事的省派干部’。”吾峰镇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肯定了梁碧龙的驻村蹲点工作。回首自己到梅林村工作的经历,梁碧龙激动地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从事教育工作,后来到博物馆工作,对于基层行政工作,我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切身体验了。在这一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地干部群众身上那股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我驻村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依靠的是党的政策、各级干部群众的合力。”梁碧龙介绍,今年10月,梅林村被列为省级三年重点扶贫村,正面临着很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欣慰的同时,他表示,他早就把梅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今后有空便会常回家看看,相信梅林的明天会更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