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医院都难逃这样的“尴尬”:一边是中高端人才不愿意来;一边是好不容易培养的业务骨干留不住。没有基本的医疗人才作保证,老百姓一生病就往省、市医院跑,无形中导致省、市医院长期超负荷运行。近年来,身处山区的永春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信息化、制度化等措施,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破解山区缺乏卫生人才难题。特别是在今年,医院不断医院在医联体框架内的深度协作关系,创新探索“双主任”模式。如今,医院的医生来到家门口坐诊,群众看病更方便了,医院的群众满意度也进一步提高。□本报记者张晓明通讯员吕婉真颜建宇文/图
专家对口帮扶
山区患者家门口看病
被细细叮嘱一番后,病人吴女士安心地躺在病床上进行术后恢复。近日,这一幕发生在医院,为病人检查的并非本院医生,医院肿瘤外科的主治医师陈志平。几日前,医院下派永春的专家指导下,医院给患者吴女士成功进行了左侧甲状腺切除手术。
“本来做这个手术有些不放心,后来听说市一院的医生来了,我就安心了。”不用出县城,吴女士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目前恢复得很好。“医院治疗,家属陪同不方便,费用也很高。”
今年3月18日,医院与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将在年-年帮扶周期,医院医院水平。
此次协作,医院成立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对口医院,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支援,医院门诊、住院、疑难急重症的诊治、护理水平;医院建立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重点科室;医院2名业务骨干及3-5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探索“双主任”制
实现优质资源下沉
据悉,早在年5月,县医院就与医院建立全面协作关系。近年来,永春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连续四届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永春县在探索“双主任”制度,深化医联体协作水平上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双主任”模式,医院派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专家分别担任医院对应科室主任,医院的优势,带领科室人员对管理方式、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业务指导等进行一番改革提升,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毫无保留、医院成长。”医院苏院长介绍说,这种“双主任”制,能最大医院资源,促进当地科室建设,医院的科主任也要经常到科医院“走走亲戚”,献计献策。
目前,医联体还通过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康复治疗。
加强梯队建设
破解山区人才紧缺难题
医院选派出的管理团队,有力帮助了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此为契机,近年来,永春县针对山区医疗人才紧缺的现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信息化、制度化等措施,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破解山区缺乏卫生人才难题。
首先,永春县引进硕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开展无痛胃肠镜与镜下治疗新技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手术,促进妇科技术再上新台阶。同时,开设专家讲堂定期邀请医院各学科专家开展会诊、带教查房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山区医务人员日常诊疗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即选派高级人才参加交流学习研讨活动、选医院进修培训、派出青年医师接受三年规范化培训等形式,为老、中、青不同层次人才提供符合各自需求的人才培养渠道,促进人才梯队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储备。
此外,通过投入资金多万元,全力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建成远程会诊平台、医学影像中心等,筹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域医疗机构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工程,医院的人才优势,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泉州晚报记者张晓明通讯员吕婉真颜建宇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