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江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泉州史上最后一

晋江市(古属泉州府晋江县),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的八仙山公园面积辽阔,景区分为休闲、娱乐、文化等多个主题区域,突出“山、湖、阁、院、泉、石、岭景观特色,营造出“八仙七景”,是晋江第一个山地公园,也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综合性公园。这里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张瑞图: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明代画家,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施琅: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俞大猷: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俞家军”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战功累累,常被弹劾,遭到免官,被人冒领军功,从不计较。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欧阳珣:欧阳珣,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欧阳珣虽为相年余,但他的精神却永垂青史。他写的《咏潘湖故园》一诗充分展现了他抗金救国、为国为民、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节义重狮山,潘湖洁吾心。遥遥梦国安,气壮山河清。欧阳詹:欧阳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今晋江池店潘湖村欧厝)人。唐代文学家,博罗县丞欧阳昌之子。性喜恬静,勤学好问。联合逸士罗山甫同隐潘湖,研究学问。师从灵源山道士蔡明浚,学习修炼之术。建中初年(-),得到福建观察使常衮赏识,大力推崇,与林蕴、林藻兄弟、诗人秦系、故相姜公辅辈交游论文,咏吟酬唱。贞元二年(),上京赴试。贞元八年(),考中榜眼,授四门助教。上书宰相郑余庆,不得进用,全力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何乔远:何乔远,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朝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遗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卷,颇行于世。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黄锡衮:黄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福建泉州府晋江人,清代大臣,文学家。明毅宗崇祯十三年(年)进士。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平抚三藩荣绩素著,深受圣祖倚重,累官至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潘湖鸣凤集传》《金湖白叶黄武烈记》《潘湖叟黄大学士文集》十卷、《金墩黄府集传》《肇盛炳朱诗集》《潘湖叟起凤隐读集》等。林欲楫: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晋江西滨人。故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道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黄景昉:黄景昉,明末福建晋江东石人,字太稚(穉),号东厓(崖)。宋军城中奉大夫太常卿、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十七世孙,入仕后,徒居宽仁铺。天启五年(年)进士。景昉入仕,初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参与篡修《熹宗实录》。晋詹事,兼管翰林院。崇祯十五年,景昉召对称旨,由詹事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隆武时景昉入直,未久告归。景昉蛰居于家,以著述为事,墓在紫帽霞茂磁灶山。蒋德璟:蒋德璟,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椰,明末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已知入教明末论教思想家,泉州晋江福全人,入闽始祖为明开国授御守闽福全古城千户蒋旺,其父蒋光彦,也是进士出身,官至江山县知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配享晋江(今泉州)文庙先贤祠,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蒋德璟从小受到书香教育,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陶染,这对其以后成为明朝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无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杨景辰:杨景辰,字载甫,号侗孩,晋江二十六都芙蓉乡(今罗山乡后洋村)人。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少时在岳父家潘湖典当、仁颖书院读书,后为诸生时,在乡中立蒙馆教授村童,所得俸薪,补贴家用。以会试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迁左春坊谕德、詹事府少詹事升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后以曾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之罪遂诏令原藉,著有《杨大学士文集》十二卷。史继偕:史继偕,字世程,号联岳,一说莲岳,明泉州晋江大房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历宦神宗、光宗、熹宗约三十二年之久。继偕出身于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史朝宜,继偕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弱冠即从洪猷学《周易》。曾孝宽:曾孝宽,字令绰,泉州晋江人,曾公亮子,以荫知桐城县。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熙宁五年,迁枢密都承旨,朝廷承旨用文臣,自曾孝宽开始。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丁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升丞相,封邹国公,孝宽至执政入为副相时,公亮尚无恙,西府迎养,时人荣之。蔡确:蔡确,字持正,宋晋江东石蔡厝人,确有智谋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加直集贤院,迁御史知杂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赠太师,谥号“忠怀”。追封蔡确清源郡王,御制其文,立石墓前以表其绩。因为当时蔡确支持变法,所以被称为“奸臣”。王韶熙河之役取得了胜利,但被告挪用军费,蔡确奉命办案,为他雪冤。开封府鞠相州民讼,牵连出了判官陈安民,陈安民托左相吴充的女婿讲情。蔡确却杜绝搞官官相护的官场人情,“遂移御史台”。这样的一个人,肯定在官场混不久,因为“树敌太多”,于是他后来荣登《宋史》之《列传·奸臣》。曾会:曾会,字宗元,泉州晋江人,宋端拱二年()。榜眼进士,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楚国公。生于唐五代广顺二年()二月,他的父亲叫曾穆,任德化令,殿中丞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特进封太师秦国公。林宗臣:林宗臣,字景何,宋泉州晋江安海前林人,出生于武林世家。少时气质非凡,膂力绝人,在家庭的薰陶下,自幼开始习武,将来报效国家。南宋乾道八年()武试时,骑射、策问皆第一,即武科状元。宋淳熙十四年()宋高宗病死,林宗臣力陈抗金方略,并陪同陈亮视察江淮前线的要塞,深入研究分析金国现状,上奏宋孝宗,指出金国内部矛盾激烈,政局不稳,朝廷应积极备战,准备北伐。但他的主张却遭到主和派的反对,无法施展抱负,最后卒于任上,终年56岁。庄安世:庄安世(可平,号念德),明泉州晋江青阳人,后迁居洛江区北峰浦西。自幼好武艺,万历三十五年(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名,九月中武状元。其年神宗命大理寺卿郑继之主持武举,以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林尧俞、泉州大房人史继偕为武举考官。其时,杨镐指挥的四路明军被后金击败,朝野一片震惊。神宗命他为北方守备,在通州协助徐光启练兵。天启元年(年),熹宗即位,壮志难酬,称病解甲归乡。崇祯元年(年),思宗即位,被召入京,任武英殿侍讲筵官、兵部主侍卫、锦衣卫侍领。几年后,后金兵再次攻入明境,深入腹地,京城森严。朝廷召他带兵入援,但杨嗣昌却主张与后金言和。而养精蓄锐埋伏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农民军也乘机攻入河南,占领洛阳。兵饷日增、民怨沸腾。孔有德、李九成等叛军一路烧杀。崇祯帝内外交困,调集庄安世等人马围剿,但久攻不下。崇祯十七年(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十九日,崇祯帝自殁于煤山一棵大树上。而庄安世身先士卒,冲向城中,负伤拼搏,阵亡于京郊沙场。梁克家: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南宋名臣、学者。梁克家自幼聪敏,勤奋自励。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年)中状元,初任平江佥判,后官至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乾道八年(年),拜右丞相后兼任枢密使。乾道九年(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出知建宁。淳熙六年(年),起知福州。淳熙八年(年),召除醴泉观使。杨友:杨友,字叔端,福建晋江人。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年)壬辰科武举及第第一。杨友高中武状元后,于绍兴初年官知钦州。交趾(今越南)与钦州前任官员因盐利问题,常发生磨擦,几至刀兵相见,交趾遂阴谋举兵犯界。杨友到任后,主动遣使与其修好,并设宴款待交趾国使者于天涯亭。当话锋谈及两国边界问题时,杨友据理力争,执枪直立亭口,威风凛凛地问道:“能否亭前激战几个回合?”交趾使者一时语塞,自知理亏。临别,杨友作诗送之。交趾使者十份敬佩杨友的文事武备,赞赏杨状元的为人,遂打消了进兵大宋的企图。当地的老百姓闻知此事,送杨友一绰号“杨铁枪”。杨友官终于廉州知州,因为官有德政,入祀名宦。《宋诗纪事补遗》收录了杨友《别使者》中的两句诗。黄仁颖:黄仁颖,字福佑,一字幼卫,别字仁达,号潘湖翁,行离廿二。祖籍三山莆阳(今福建莆田涵江黄巷),迁入福建晋江潘湖。唐朝御史黄滔(-年)庶孙,其父黄珦(-年)字玉卿官大理评事,母欧阳氏,仁愿胞弟。黄仁颖幼敏慧,喜好学,善诗文,自负薪。同光乙酉年以明经学究会试第一,后唐明宗天成丁亥年(年)始登状元。初授编撰、校书郎。其时李嗣源在河南洛阳称帝,识状元黄仁颖,特召入洛阳凤阁辅助,随即赐为护銮学士。长子欧阳偃(欧阳修曾祖父本姓黄)次子黄伛徙居莆阳之太湖,季子黄佢析居泉郡之龟山;俱泉州乡贡进士;外孙三观旦晔、外曾孙修。王慎中:王慎中,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蔡清:蔡清,字介夫,别号虚斋,明晋江人。31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儒客大家。他治学严谨,在床边设案置烛台,凡与学生讲论的问题,临寐前反复思考,若有所得即起床,点灯纪录备忘。因积劳成疾,年56岁而逝。蔡玉明:蔡玉明,原名蔡谦,又名怡河,福建泉州晋江人。晚清武术大师,他汲采各家之长,以白鹤、猿猴、罗汉、太祖、达尊等五拳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创编了这套拳术。而且为了纪念其师鹤阳,便将这套拳术命名为“五祖鹤阳拳”。丁拱辰:丁拱辰,福建晋江人,机械工程专家。最早系统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在中国首先进行了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模型制造。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著作,为创建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做出了贡献。黄虞稷:黄虞稷,字俞邰,号楮园,明末清初晋江安海人,著名藏书家。生于明代崇祯二年(),黄居中之子。崇祯中随其父移居南京。黄虞稷祖籍的故居在安海镇朝天境,祖宅门首原悬有木刻楹联一对,曰:“一篇书目传千顷,十则家规韵五言。”庄际昌: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祖籍永春县湖洋镇,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年)生于晋江青阳。浙江安察司佥事庄用宾曾孙。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崇祯二年病逝官邸。运灵灵柩回家乡晋江,葬于青阳山左麓,赠詹事府詹事。生前自题说:羹元真息”并题小联“昔年忙半仙,四大本归虚”,其裔在府文庙西侧营建庄羹若状元祠(今尚存)。在晋江青阳宫下庄氏祠堂对面曾建有庄际昌状元衙。曾从龙:曾从龙,字君赐,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初名一龙,号云帽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蒙古军队开始窥伺江淮、荆襄地区,他以枢密使督视这一地区军马,并积极筹措防务,由于主和派以“边费不给”为由,逼使宋理宗将其召回,壮志难酬,忧愤成疾,翌年禄含恨而逝,赠少师,追封清源郡公。施世纶: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又号静斋,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纶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年)及康熙四十三年(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施世纶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林外:林外,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年)。留在杭州有他豪于酒,曾于杭州西湖酒肆饮酒斗余,复题诗壁间一首七绝。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惊异以为神,他笔锋直刺当时偷安一隅的赵家小王朝,道出了郁结在人民心头的悲愤;同时,警告赵家君臣:不要再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了,汴京沦陷之前,也是这样啊!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就是《题临安邸》。作者是谁?有作“林升”,也有作“林外”的,因为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历来莫衷一是。《西湖游览志》载此诗作“林升”,以此为线索,现经考证为“林外”。吴鲁: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福建晋江池店钱头村人,也是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历任陕西典试,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资政大夫。吴鲁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广筹经费,建立学堂吴鲁主张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吴鲁能书善画,其字体沉雄峻拔,堪称大家。当然,晋江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你还知道哪些晋江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