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外国人在福建直隶地医院,为本地百姓服务。医院事务的英国长老会传教医生马士敦,在期间搜集了一组照片,并为我医院运营的总体思路。
马士敦夫妇与工作人员。
一名患者。
据记载,年,英国长老会传教医生颜大辟就在永春市开设了一家临时诊所。几年后,他购买了土地和房屋,然后造了永春医馆,年开始营业。医院事务。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些医生把西方的医疗方法带入了我国。
医院外景。
年,马士敦被派往永春,接替永春医疗中心的骆约翰。马士敦曾经在伦敦学医。
医院妇产科。
马士敦到达永春后,开始筹集资金扩展永春医疗中心。年,他在原址上加盖了四座西式建筑,并将其更名为医院。
医院手术室。
除了扩建,医院安装了自来水系统和发电机。配备了先进的医疗仪器,显微镜和手术器械,甚至还有X射线机,在当时来说这是很罕见的。
手术室病人。
从脸上的绷带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名病患很有可能患了眼疾。
医院病房。
病房虽然简陋,但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聊胜于无。
医院学生。
在使用西医救死扶伤的同时,马士敦还建立了医院附属的学堂,以在当地培训医生。
医院病人。
中医已经有数千年的传统,让当时的人们接受西医并不容易。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西医是用来治疗外国人的,而不是用来治疗中国人的。中国人和西方人体质不一样。
人们对西医的认识都还在感性阶段,其疗效实际上还不甚了解,甚至外科手术被认为是要加害于我们。
医院的后勤人员。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有赖于传教士的推动力,例如颜大辟、马士敦。他们建立的医疗中心,在初期提供免费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免费的药品。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以试试看的态度来寻求帮助,在取得一定的疗效果后逐渐相信西医。不过他们也会在行医的过程中传教。
马士敦太太和病人一起。
经过几十年口碑的铺垫,人们对西医的认识逐渐提高,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当时有知识分子记载:“医馆,夷人所设。为人治病,不取分文,治外症尤奇验。”
马士敦与学生合影。
马士敦一直担任医院院长,到医院担任妇产科教授。他培养出来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万婴之母”林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