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先锋福建泉州永春县银发党员上疫线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一场疫情的爆发,既是一次战役,亦是一次考验。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斗中,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涌现了一批基层老党员,他们“人老心不老”,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他们主动上前线、勇于担责任,他们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花甲村医主动请缨

“这时候没有老人,没有女人,只有共产党员。”这是永春县东关镇溪南村的离退休党员钱秀銮在疫情面前的宣言。

钱秀銮是村卫生所的一名村医,今年已经60多岁了。在疫情刚出现的时候,群众对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次疫情厉害,却不知道怎么预防。

为了消除群众的恐惧并普及防控知识,钱秀銮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一天十几个小时入户走访,走遍了多户人家。

“年龄大了,腿脚不好,走不快了,只能多走一会赶时间。”除了走访,钱秀銮还主动承担起每天为2名武汉流入人员量体温、检查身体的任务。

一副口罩、一支温度计,就是钱秀銮的“武器”。常有村民问她怕不怕,她总是笑着回答:“当然怕啊,但是更怕没人做事,那样不就更乱了。我是一名老党员,还是溪南村唯一的村医,我不上谁上。”

史无前例的“最简”丧事

黄燕镇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73岁,先后是福建省第二建筑集团公司的保卫和工会干部。黄燕镇年入党,已有48年的党龄,退休后,他返回家乡永春县五里街镇高垅村。

1月30日,黄燕镇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趁着清晨没人,在住所附近转悠。忽然,黄燕镇听到一阵哭丧声。

“这下坏了!”黄燕镇心里一咯噔。

他跑到事主家中,急忙劝说:“县里一直以来都提倡要厚养薄葬,加上当前防控疫情的形势严峻,各地都要求婚丧喜庆一律简办或不办。”黄燕镇耐心地跟事主分析利弊,要求必须简办。

丧事简办,要怎么办?“助丧人员数量要控制20人以内,并用名单确认”“大鼓队、西乐队不能请”“出殡路线必须短,人员距离必须大,不能上街”“不能办桌吃饭”“七日之后,家人进行简单祭祀”……黄燕镇提出简办的方案和意见,现场所有细节由他来一一把关监督,将人员减少到最低,出殡路线也只走了20余米,经过简单的告别仪式后,便由殡仪车接走。送葬后,助丧人员每人一碗咸饭、一碗汤,解决用餐问题。

“早上5点多去世,下午3点出殡,整场时间之短,程序之简,在我们这里真是史无前例。”当地村民陈锦春对此很是赞赏,“在特殊时期,简办丧事,不仅保护了亲友的健康,也有效防患了病毒的扩散,同时也是一种文明新风尚,很值得倡导。”

丧事顺利简办完成后,黄燕镇感觉很欣慰:“流程由繁变简,减短了时间,减少了人情债;不减的是大义、是孝心、是人情味。”黄燕镇说,“儿女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这种关键时候,防控疫情必须排在第一位,我们老年人带头发挥作用,冲破陋习旧制,往往效果更明显,也更能得到大家的拥护。”

本文采访素材由永春县委组织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