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泉州永春,那些慢下来的片刻组图台

图片丨黄大脸

夏末秋初/在永春,那些慢下来的片刻

近日,虽然白天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可一到了晚上,一阵凉爽的风吹来,还是感觉到不如从前那么热了。

下了几场雨,永春的秋意缓缓的蔓延,有时候看着日光下的万象,不似盛夏般灼热了,一切不再焦躁,而是慢了下来。

近日跟随小旅一起,捕捉这些夏末秋初,微妙的片刻吧。

抬头看,文庙

图片丨黄大脸

不知不觉间,日光渐短,不像盛夏时那么热烈。找一个周末的早晨,起早,吃一碗面线糊,然后来文庙走走。

图片丨黄大脸

坐落于桃城镇县城内的永春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年间,千年来经历过32次重建、增修和扩建,安放着永春人对古代圣贤的信仰。

图片丨黄大脸

来文庙看什么呢,抬头看。燕尾脊持着孤冷的优雅弧度,引你的目光停留,延伸向一旁绿的偌大榕树树冠,还有半边清晨还未通亮的青空。

图片丨黄大脸

到文庙还能看什么,现如今,文庙内建成了博物馆,记录着城市的微观印象。带着这清风拂过厚重屋脊一般的心情,走进熟悉的地方,思考俗世的命题。

图片丨黄大脸

氤氲的静,侯龙书院

图片丨康庆平

乘着风,探访吾峰镇侯龙村双髻垅山麓下的一座书院。侯龙书院,一座古书院,见证了一段书香历史。

图片丨康庆平

这是永春县仅存且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园林式书院,穿越了百年的时空,经重修而得向世人展示其清初书院的儒雅与气节。

图片丨

晓风入木

如果你能读懂这穿越百年的园林式书院中的精妙,那么你一定比常人心细,也能感受到细微的气候变化,在这座书院中,凝聚出更深的沉静,就像一滴墨晕开在心头。

图片丨

晓风入木

侯龙书院四面群山环抱,坐北朝南,整体由“竹园斋”和“桂轩”两书斋构成,初秋微凉的空气氤氲着水气,由山间铺散开来。走过这步步为景的书院,仿佛前人的谆谆教诲就在眼前。

图片丨

晓风入木

日光微熙,蓬壶老街

图片丨林明辉

长夏的蒸腾热气,总是叫人避着日头,不敢出门。只能到夏末秋初的日色,找个将晚的时候,慢悠悠的走一走这蓬壶老街。

图片丨黄大脸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蓬壶老街,呈“人”字型,三角向中,且街心略低,寓中库聚财,故名三角街。

建筑采用三层骑楼式,走廊可避雨,门窗各异,白墙乌瓦,中西融合又极富闽南特色,为民国时代闽南地区集镇建筑中最科学而美观的杰作。

图片丨黄大脸

走在老街上,感受不同的特色和气味,众生的片刻市井生活。微熙的日光落在老店的门头上,菜篮、竹扫、簸箕、手工铁器、手工织布,这些老旧的、他们生活仍然所需之物,晃过傍晚的光,维系着他们的日常。

图片丨黄大脸

图片丨张文庆

早晚微凉的天气

并不完全降温的平常白日

或许更容易让人的五感打开

感受微妙的细节变化

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

家乡的每一面每一个时刻

都是佳境,都值得珍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