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通尽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举办的两岸新人集体婚礼活动中,一对新人在自拍。福建日报记者林辉摄

代表委员访谈

林文耀:落实落细,深化融合发展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霞)在京履职,全国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文耀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两岸融合发展上。“闽台地缘近、血缘亲,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 家园。”

打造“ 家园”,首先要推动应通尽通。近年来,平潭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畅通、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取得成效。“目前,平潭至台北、台中、高雄实现航线全覆盖,旅游、建筑、规划等领域对台职业资格采信成果应用不断扩大,实验区还实施‘创业就业引领计划’,推动台青登陆实习实训等,推动‘应通尽通、平潭先通’。”林文耀说。

两岸同文同种,对台工作特别要做好台湾青年的工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在平潭,我们设立大陆 ‘一站式’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开建大陆 全链条体现台湾元素的台胞社区,还通过成立大陆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成立两岸国学中心,让两岸青年共同研究祖地文化、共同传播中华 传统文化,把工作做到台胞的心坎上。”他说,应通尽通在为台胞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令两岸同胞之间更加知情、知理、知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对此,林文耀表示,“两岸一家亲”,一家人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我们将继续做好‘通’‘惠’‘情’文章,继续探索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平潭模式’,打造两岸往来最便捷的海上‘黄金通道’。同时,推进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平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动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我们还将培育一批新的两岸融合试点村居,持续推动民间交流。”

林文耀说,两岸融合走深走实,这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平潭将持续深化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建设,继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平潭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江尔雄:以文化人,促进心灵契合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宇熙)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江尔雄说,省台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台胞乡亲、沟通两岸为宗旨,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认同趋合,把推动闽台文化交流交往的重任自觉扛在肩上,把厚植福建成为台胞台企登陆 家园基础的使命放在心头。

江尔雄表示,省台联注重发挥乡亲亲情优势,持之以恒以闽台共同历史、共同连接、共同文化为主题举办了各种面向台湾宗亲、青少年、台湾少数民族等群体的交流活动,力求“以文化人”,唤醒台湾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在推动闽台融合发展上做加法。江尔雄举例说,由省台联经调研并于省政协会议上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的建议”等提案,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问题得到有力推动和解决。同时,重视搭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平台,打造两岸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近年来已举办11期,有上千名两岸青年参加,逐步建立以培训为先导、以就业为重点、以实习带动就业促进创业的模式,提升台湾青年来闽工作的内生动力。

密切两岸同胞往来联系。“我们连续七年主办‘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通过两岸同名村这一中华传统根脉文化的独有现象,生动诠释两岸是血肉相连的一家人。连续16年举办海峡两岸台胞青年夏令营,深化台湾青年对大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江尔雄说。

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上做乘法。江尔雄介绍说,通过系列融入闽台历史文化元素的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讲清楚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这种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讲清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铁一般的历史和法理事实;讲清楚两岸关系好,台湾同胞才会好,“ ”是逆流,是绝路;讲清楚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谁也无法阻挡。

江尔雄表示,省台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动闽台文化交流交往、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为己任,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共同将福建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 家园,共同促进祖国统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台企漳州东刚精密的车间内,“台二代”林梓杰(右一)和员工一起研发新产品。福建日报记者林辉通讯员张梦帆谢威摄

评论

持续做好“通”“惠”“情”文章

□王志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在我省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大家认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福建责无旁贷,要继续先行先试,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 家园。

福建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中央赋予我省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我省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我省积极实施一系列贯彻落实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实际使用台资名列大陆前茅,向金门供水稳定运行,海峡论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成功举办……闽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时代潮流,我们要牢记使命,加快建设“ 家园”,在对台工作中继续走在前头。

建设台胞台企登陆 家园,要继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以“通”促融,抓好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推进应通尽通,让福建成为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 家园;以“惠”促融,研究推出数量更多、力度更大、获得感更强的优惠政策,让福建成为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 家园;以“情”促融,推动文化活动入岛,推进文化交流走深走实,深化两岸民间、青年的交流合作,让福建成为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 家园。

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闽台渊源深厚,充分利用对 特优势,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 家园,福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将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两会连线

平潭:助力台胞筑梦圆梦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哲昊)“与您的合作非常愉快,我尽快将款项汇至贵公司的账户。”22日,在平潭台创园6号楼,实验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财部副经理李易勋正忙着与客户商议工程项目资金保障事宜,保证项目的资金需求。

今年35岁的李易勋来自台湾高雄,在岛内银行业工作多年。去年初,他通过“台陆通”App寻找工作机遇,由此与平潭结缘。“通过硕博士招聘会,我顺利进入心仪的公司,主要负责集团财务资金集中、会计集中,以及集团筹融资等业务。”李易勋说。不但如此,李易勋还举家搬来平潭,逐渐融入当地生活,成了“新平潭人”。

“台陆通”App是大陆 跨海峡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为台胞量身定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台胞提供涵盖证照、政务、交通、通信、金融、生活共六大类36项便利服务。“台陆通”已具备了服务台胞移动互联网入口、对台权威资讯发布平台、e线创业园孵化产业基地等功能。截至目前,台胞用户注册数达12万多人,累计为5.8万多名台胞提供直接服务。

如今,“台陆通”已成为不少台胞办理大陆有关业务的 平台。以新台币兑换服务为例,台胞只需通过“台陆通”App进行线上预约,即可前往实验区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兑换点进行兑换。“之前,要先在台湾把新台币兑换成人民币后再带来大陆使用,现在只需台胞证和新台币就可以实现直接兑换,真的太方便了。”台胞吕小姐说。

“台胞来大陆发展,会遇到一些难题。‘台陆通’破解了台胞在大陆求学、工作、生活的难点、堵点,节省了台胞的时间和成本。”谈起开发的初衷,“台陆通”负责人、福建新通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东如是说。

以“台陆通”为平台,平潭正不断发挥窗口作用,为台胞来岚投资兴业、工作生活排忧解难,在两岸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去年7月,身在台湾的马巧均借由“台陆通”App申领营业执照,从线上申请到线下落地不到两周时间,她便顺利注册成立平潭万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台陆通’帮了很大忙!”马巧均说,创业过程中,平台主动提供在线创业导师辅导,还帮助她及时对接政府部门,准备扩展业务所需材料,如此全面贴心的服务,恰恰是来大陆发展的台胞最需要的。“我们以音频直播平台为主要发展方向,全方位培养主播人才,目前已入驻喜马拉雅FM、猫耳等平台,未来将打造线下直播工作室,开发带货平台。”马巧均说。

在平潭,像马巧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台陆通”App,已有近名台胞来岚参加交流活动,52家台企在岚落地。

接下来,“台陆通”App将进行改版升级,整合更多台胞需要的便民服务,进一步打通与省内各地的政务数据共享通道,帮助更多台胞登陆筑梦圆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永春的一个柑橘园里,台农苏轩仪(左二)指导当地果农分辨有关病虫害。福建日报记者林辉通讯员康庆平摄

漳州:对台农业欣欣向荣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黄如飞杜正蓝)“我们从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现在日产量已达多吨。”位于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里的台企三本肥料一派忙碌,公司负责人陈荣寿介绍说,现在公司主要生产有机无机桉树肥,由于质量过硬,受到许多农民朋友欢迎,目前还有多吨订单,为保障顺利完成任务,公司三条生产线同时开动。

漳州市是大陆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致力于推动漳台农业融合发展。

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已经成功举行了21届,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每届展会都有众多两岸业界人士会聚一堂,话未来,谋发展。花博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化更强,产业带动力更加明显。

作为 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台创园连续两年综合评比位居大陆 台创园前三。截至目前,漳浦台创园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家,创业就业台农人,年创产值35亿元;引进台湾农业良种多个、先进技术50多项,推广种养面积43万亩以上,辐射、带动漳浦30多万农民增收。依托漳浦台创园,漳州市在全省率先创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

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以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为核心区,以仂元工业等8家台资农机企业为依托,推动两岸农机企业联合研制、试验、推广中小型现代农机装备,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模式,有力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

围绕兰花、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兰科产业升级,规划建设“一个核心区”“四大种植基地”“一个特色小镇”“八大拓展区”,推动海峡两岸兰花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以兰花为龙头、以高端苗木盆景为特色的“世遗兰花·中国兰谷”。

截至目前,漳州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个,合同台资20.56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45%以上;有家台资农业企业增资扩产,增资4.38亿美元;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多种、新技术近项,推广面积多万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台企哈德森游艇有限公司员工在对出口游艇进行装配、打磨。福建日报记者王毅通讯员瑜鹏鑫炜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