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庆祝建党周年的浓厚氛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族谱,省计生协会征集了个不同时期为民服务的党员工作者、志愿者的奋斗事迹和案例,回忆计生协会事业奋斗历史,大力传承弘扬计生协会优良传统。
谢雪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左中括号
故事主人公
左中括号
谢雪芳
泉州市永春县计生协会原会长
“最美协会人——中国计生协十佳人物”
年,我到计生协会担任永春县计生协会会长,年离开计生协会岗位,从事计生协会工作20多年,我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将计生国策落实到位,全新全意服务好群众。
△谢雪芳带队为计生困难母亲送温暖
守初心,践使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落实好每一件群众工作,我坚信“只要用心,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记得年夏天的一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我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当天下起了大雨,那户计生群众住在大山半山腰处,通往那户计生群众家中的路泥泞不堪,要经过一段已被雨水冲刷得滑溜溜的土坡,路狭窄,村干部建议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让群众自己下来拿,我果断拒绝了他们的提议,慰问群众必须亲自上门。最后,大家一起走到群众家中,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来到了那户人家,我将慰问金送到那户独女户家中,鼓励她们坚强的面对生活,通过交谈,我从她们眼里看到了她们对生活的希望,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谢雪芳慰问计生困难二女户
办好事,办实事
为计生群众不是嘴上功夫,关键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将群众亟待解决的事情一件件落实到位,一步一个脚印为群众办好事、谋福利。
年8月,家住石鼓镇石鼓社区的颜冬梅,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没法交学费。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早在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元低保维持。了解到情况后,我立即帮忙办理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渡过第一年难关。颜冬梅的“以后”萦绕在我心头,为了让颜冬梅得以继续学业,我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新加坡的颜氏公会,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冬梅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颜氏公会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我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
△谢雪芳为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
干一行,爱一行
如何做好计生工作?我认为“只有把计生户的帮扶工作做好,计生工作宣传才有说服力”,深入群众,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计生群众的情况,才能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
几十年来,县计生协会开展各种帮扶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上门,走访慰问独女户、双女户、失独家庭、计生困难家庭等困难户,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大学梦”,踏遍全县个村庄和角落,从精神慰藉到生活关心。我坚持多下基层,走进群众,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里,通过聊天、扯家常的方式,群众主动跟我“掏心窝子”讲实话,我与群众真心实意的交流。
围绕计生五项工程,我带领协会干部抓好落实,从救助贫困母亲到生育关怀行动;从计生“三结合”到计生安居、致富、成才、亲情、保障五项工程;从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到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从婴幼儿早期教育到农村二女户女儿圆大学梦;从关爱失独家庭到农村计生群众意外伤害保险;从小额贴息贷款帮扶到幸福工程项目落地,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机制。计生协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协会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多方位的支持,为计生协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协会“三定”的落实,更为协会组织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计生协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理事、会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虽然现已离开计生协会工作岗位,但我的党员身份不曾改变,我坚信“有多少热就有多少光”。今后,我也将尽己所能地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群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