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无疆记福建泉州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公益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824/5921.html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和永春普济寺在福建泉州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开设“永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有常驻的志愿者在当地开展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项目。另外基金会和普济寺准备租借村里保存状况较好的几处民居,改造成图书馆、书法馆和纪念馆,提高当地的文化生活水平;服务中心目前比较简陋,也需要改造;另外普济寺旁边有当年弘一法师(李叔同)闭关两年的遗址,也需要按旧貌复建。这几项工程他们准备举办方案设计竞赛,竞赛面向高校师生和其他设计师,最后阶段确定实施方案,再委托设计院出施工图。提前预告,望届时踊跃参加。

下面将对永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以及普济寺介绍简要情况。

永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山墙断面

永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于年7月6日,是永春普济寺、永春本地爱心人士和西昌村村委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人士共同发起的民间慈善组织。咏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发挥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项目。

服务中心屋架内部构造

服务中心半月形前院和两棵百年荔枝树

服务中心前院的小径

放学后在服务中心认真写功课的小女孩

爱心人士探望西昌村97岁老奶奶

爱心人士在永春普济公益服务中心讨论工作,左二70多岁的张奶奶也是志愿者

爱心人士探望西昌村退休教师

在这次“爱之旅”中,志愿者们聆听了一个小山村孝德的风貌和慈善对人们的改变;感受了历史的传承和小乡村公益活动背后散发出的慈善的能量。

弘一大师与永春普济寺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普济寺位于永春县西北30公里蓬壶毗峰山上。寺始建于北宋(一说肇于五代),音净禅师为开山祖,后废。明成化八年(1472年),僧文峰自灵山杖锡来游,就荒基募缘拓建之。明隆庆年间,僧澄惠重修,被誉为“桃源甲刹”,始初具规模:“朝圣有殿,栖禅有室,香积有厨,放生有池,远望有亭,开涧有泉”。相传沿大殿周围建禅房120间。寺田百二十亩。岷府左长史判九江府事颜廷渠撰有《重修蓬山普院记》。寺内多壁画,皆出自文峰手笔。山上峰峦竞秀,怪石嶙峋。山径起伏,跌宕有致。葱林遍山,绿竹满枝。历代名人朱熹、叶向高、张瑞图等都曾来此游览。

弘一大师于1939年2月27日,莅院闭关,住寺后精舍,名其居“十利律院”,书门联曰“闭门思过,依教观心”。以自惕励。直至1940年农历十月初九日离寺,掩关达573天。是弘一大师游闽14年来住锡最久之所。掩关期间,完成《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华严疏科分》、《盗戒释相概略问答》、《戒体名相别考》等的著述。在此期间,为寺僧及诸善信作了两次演讲。一次在1939年,题为《药师如来法门一斑》;一次在1940年,题为《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济寺处于偏远的山岙,人迹罕至;但其幽静,是一个修持的好地方,历代均有名人读书其间,所以,大师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其后迭受火灾等厄运,损坏严重。年,旅台乡亲林玉书、廖花香夫妇捐资百万元修建殿宇。现在的普济寺,几经修饰,旧貌变新颜。除正殿外,加建钟楼和鼓楼,还有一个半月池。

大师尝云:“居深山高峰麓,有如世外桃源。永春别名桃源。”

他在《题格言联璧》中记道:“余童年恒览是书,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为圭臬。今离俗已二十一载,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也。或疑‘齐家’、‘从政’二门,与出家人不相涉;就整顿常住,训导法眷,任职丛林,方便接引,若取资于此二门,善为变通应用,其所获之利益,正无限也。演音一九三九年于普济寺。”

弘一大师是一位爱国高僧。大师说过:“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加跋语云:“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弘一大师也是我国佛教史上的律宗高僧。对律学作过重大的贡献。郁达夫于1939年曾为文评述曰:“现在中国的法师,严守戒律,注意‘行’,就是注意于‘律’的和尚,从我所认识的许多出家人中,算起来总要推弘一大师为第一。”

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在永春普济寺牌楼前

宋刚(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总建筑师,后排左四)等爱心人士与永春普济寺住持贤启法师(后排右四)于研讨会后合影

爱心人士参观永春普济寺“弘一法师闭关遗址”

编者:宋刚

简介:UDT丨都市意匠总建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

注明:文中所有照片均由编者拍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