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祜族妇女娜那劳动脱贫更光荣澎湃在线

                            

拉祜族

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在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拉祜族总人口数为人。

截至年,黔东南州拉祜族人口为30人,散居在凯里市、施秉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黎平县、榕江县、雷山县、丹寨县。

9月30日,记者走进丹寨县金泉街道东湖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房前屋后是平坦的水泥路,蔚蓝的天空下,蓝色塑胶的篮球场与翠绿的草木相映成趣。

来到拉祜族妇女娜那的家,她和丈夫段安奎正在平方米的房屋里忙着做家务,夫妻俩带着孩子刚刚从外省回来探望母亲和哥哥。

“没想过自己在城里会有房子,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安置小区就在万达小镇对面,位置好、出门方便,水、电、路、讯齐全,能住上这么好的小区,感觉自己很幸福。”娜那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今年39岁的娜那,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的拉祜族群众。年,娜那与在福建省打工的丹寨县龙泉镇大坪村小伙子段安奎相识相恋。年9月,两人回到丹寨结婚。

“第一次跟安奎回老家的时候,路虽然已经修通,但有2公里路没有通运营车,安奎请他叔叔开面包车来接我们回家的。”娜那对于第一次到大坪村的印象深刻。

“回来20天后,我们就走路去县城领了结婚证。”段安奎感慨地说。龙泉镇大坪村距离县城有10公里,中间横亘着龙泉山,海拔.8米,是娜那和段安奎徒步去县城需要翻越的山岭。

“为了节省两个人的车费,我们两人翻越龙泉山下来,步行到县城来领证。”说起结婚的过程,娜娜的话语中带有一丝心酸。

娜那对穷困有着一段特殊的记忆:娜那小时候,父亲不管家里的事,家中十分贫困。八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为了生活下去,娜那和弟弟去帮别人看牛,一天有两餐饭吃。大一些后,姐弟俩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农闲时,娜那去帮人看店卖衣服,每月有20元收入来补贴家用。

段安奎对贫困也有着自己的苦涩记忆,7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和哥哥姐姐五个孩子拉扯大。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段安奎初中毕业后就进煤矿挖煤养家了。“挖煤很苦,一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有多元收入。”段安奎说。

后来,在段安奎的舅舅介绍下,他来到福建省永春县一家国营煤矿打工,一干就是两年。也正是在福建永春,他和娜那相识相恋并结婚。

结婚后几年间,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娜那夫妇外出到安徽、广东等地打工,但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赚的钱并不多。

娜那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做重活,仅靠丈夫打工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的正常开支,家庭经济非常拮据。年,娜那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户这顶“帽子”,让娜那一家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也感受到一股压力。在他们的意识里,当贫困户并不光荣,他们有劳动能力,勤劳致富才最光荣。如何脱贫致富?娜那和段安奎一直在思考。

随着扶贫政策实施,村集体经济分红、医疗保障、低保兜底、万达分红、外出务工补助等,保障了娜那一家的生活。

年12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娜那一家从龙泉镇大坪村搬迁到金泉街道东湖社区,住进了县城的楼房,过上了人们心中幸福的日子。

正当日子慢慢变好时,段安奎的母亲左正秀生了一场大病,让一家人的生活多了几分愁云。

年,母亲做了一场手术,医疗费报销了90%,我们只花了多元。”娜那感激地说。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让母亲的医疗费用大部分得到了减免。

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加上自己努力,娜娜一家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提升到了年元。年,娜那一家成功实现脱贫。

在娜那家的房门一侧,钉着“劳动脱贫光荣户”的标牌。指着这个标牌,娜那夫妻神情激动。

“现在国家政策好,让我们生活有了希望。依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才会更有骨气、底气和志气。现在,安奎在浙江余姚当搬运工,一个月有元的收入。我带着儿子和他在外打拼,一家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谈及未来的生活,娜娜夫妻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END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田清宋尧平杨玉婷

总监制:吴会武监制:龙卫东

编审:杨勇编辑:张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原标题:《拉祜族妇女娜那:劳动脱贫更光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