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寻踪福建督抚等十六位官员联名为其立坊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585.html

大水湾陈氏大厝,又称孝子坊大院,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虬江街道茶丰峡村大水湾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年),坐南朝北,平面呈方型,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间为穿斗式;其余各堂明间设厅,次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主院之内,木雕精美;院墙外,各建两排护厝及外院墙,西南角山边建有碉楼,用于防御、瞭望。大水湾陈氏大厝为清代贡生陈宗诰及其后裔故居,其因力行孝道被道光皇帝赐建孝子坊。

看完水美土堡群,接着寻访沙县另一处古民居“陈氏大厝”。驱车约半小时车程就抵达茶丰峡村。进入村口看到路边有块孝子坊指引牌,想着是不是这儿有一处我资料遗漏了的孝子坊。问路村民很顺利就找到这处“省保”陈氏大厝。发现寻访的这处陈氏大厝就是村口路牌中的那座孝子坊。停好车,尝试飞了一下无人机,处于沙县机场禁飞区边缘,无人机可以起飞但无法移动,只拍了二三张起飞点上空的陈氏大厝全景图。

陈氏大厝选址于山脚边营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共间房。大厝由正房和厢房组成,正房为三进九排间建筑,以逐级拔高的三个大厅为中轴,两边对称各有相连一体的两个四合院和一个三合院,共7井13厅间,由4至9米高低起伏的防御墙包围,形成封闭式大院,围墙开7个门,即1个正门,2个角门,4个侧门。侧门连通左右厢房,左厢房单重,右厢房双重,每重厢房各由四个相连的三合院组成,共间。大厝由陈宗诰建于乾隆年间,历时二十余年建成,距今余年。陈氏大厝的厢房尚有后人生活居住,主院落当地进行一些略为简单的展览布置,是一处参观便利的“省保”文物点。

寻访前简单看了一下资料,以为就是一处保护不错的清代民居大厝。参观发现主人貌似“实力”不凡!从大厝前孝子坊和大厝内匾额发现有多达十六名官员姓名。孝子坊联名立坊和题匾官员有:闽浙总督孙尔准(题“大夫第”匾)、福建巡抚韩克均(题“懿伦笃叙”匾)、提督学院史致儼、提督学院陈用光(题“纯孝性成”匾)、布政使吴荣光(题“德先百行”匾)、布政使程含章、按察使鄂顺安、延建邵道祥玺、延平知府徐正清、沙县知县陈炳极(题“大夫第”匾)、知县孙大焜、县丞徐思翕、教谕张梦麟、训导陈诗(题“文魁”匾)、训导林楚、典史吴环等。一众官员为当时福建省、府、县各级大小官员,更有督抚两位大员,可见主人家力不凡。孝子坊建成之后,文官武官都得百步外落轿下马,闲杂乞讨、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可谓门禁森严,威风八面!

让人意外的是,主人陈宗诰只是贡生出身。按孝子坊落款时间为道光十年(年),即孝子坊建成年。而陈宗诰年就离世了。也就是说陈宗诰死后近三十年才被官方嘉奖赐建孝子坊的。回来上网搜索并未找到关于陈宗诰的资料,更没有看到关于其“孝”的故事。特意又去找了沙县县志和福建省志人物志也没有看到陈宗诰的记录。作为一个孝题材,又是一省大小员联名立坊的主人公,不应该县志都留不下名的。

尽管有许多存疑无法明释,但是,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是我们必须遵守与弘扬的!

关于陈宗诰:

陈宗诰(-),字眆周,号西隅,其天资聪颖,18岁参加院试考中第八名,乾隆三十六年(年)岁科选拔成为岁贡生,次年正月,福建提督学政、户科掌印给事中汪新为其立“选魁”牌匾。陈宗诰毕生力行孝道,其五个儿子也尊循父训,恪守孝义。父子德行孝义名传乡里。清道光八年(年),福建巡抚韩克均听闻,遂令当地知县上报详情,于当年进京议事时呈报朝廷,道光皇帝为其亲题“孝子”二字并旌表建坊。道光九年(年)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等16位官员奉旨为陈宗诰立孝子坊。(内容来源现场资料)

---END---

------------------------------------

图文|网然

---用镜头记录古建---

更多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