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篮是永春特色民间传统竹漆工艺品,始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由于它的生产基地位于仙夹镇龙水村,因此人们将这里生产的漆篮也称为"龙水漆篮"。本期的《遇见永春》专栏让我们走进龙水村,邂逅号称“桃源一绝”的漆篮。
PART.1
竹篮进化成漆篮
制作工序
从劈竹丝开始,这项精细的手工活就开始了。手艺人既要将竹片劈成“薄如纱、细如丝”的竹篾,又要保证竹篾的长度。以篾片为经,篾丝为纬,从而编制成篮胚。
编织成型的竹篮进化成漆篮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上油灰,灰工的程序非常繁复,得先用石灰水煮篮胚,整理篮型。把篾头修整干净,再在篮身上抹灰。按图案剪出布样,裱布,裱纸。篮底和篮身还要上细灰,再修削、磨灰,上清油、黑油。前前后后,大大小小有二十多道工序。
最后漆画堆雕赋予了漆篮独具特色的美感。上金箔,安金线,描朱红,安金朵。涂上大漆后的竹篮,表面变得锃亮平滑。漆篮工艺把竹编技艺和漆画、堆雕技艺合二为一,让原本平平无奇的竹子化简为繁。
PART.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水漆篮
在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浓厚的闽南地区,漆篮被广泛用于结婚寿诞、走亲访友、迎神祭祖等场合中。19世纪兴起下南洋的风潮,漆篮又随着大量闽南人去往东南亚,逐渐成为华侨文化的一部分。龙水漆篮还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向全国非遗冲刺。
END
摄像/记者
郑永佳颜夏晖陈培芳李卫东
编辑
李智江
一审
黄少云二审
陈晓玲三审
黄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