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55.html东南网6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黄琼芬通讯员林晓燕王江霞)4月下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公布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泉州市的安溪县、晋江市分别位居第1位、第20位。近年来,泉州市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强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出台系列鼓励政策,推动全市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随着数字农业建设加快,数字赋能泉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示范引领数字农业加快建设在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百亩洋基地,上千亩平整的土地上大棚成方连片,蔚为壮观。基地大棚内,数十亩水培种植的空心菜长势喜人。“年,我们建成两个总面积40亩的智能水培种植大棚,并引进以色列水培一体化控制系统,温度、光照、水流、消毒等全部自动化控制,总造价多万元。”福建省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郭桂峰介绍。智能化水培种植蔬菜,并不是力豪农业初次试水数字农业。早在年至年,力豪农业就打造了亩智能温室大棚。虽然规模不大,但作出这个决定仍需不小魄力。“普通大棚一亩造价在元到元,而智能温室大棚一亩造价需要20万元,亩大棚需投资多万元。”郭桂峰说。虽然造价不菲,但数字化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智能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节点,可以实时采集棚内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自动传输到电脑终端,经后台大数据分析后,物联网平台可按照人工设置的参数,自动调节环境调控设备进行喷水、开窗、开启幕帘等操作,从而实现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浇水量、施肥量等。相比普通大棚,智能温室大棚亩产量可提高30%。”郭桂峰介绍。包括力豪农业在内,泉州市已建成9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目前,泉州市累计建成设施果蔬大棚7万多亩,其中智能温室大棚0多亩。“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在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进行物联网改造,并在现代农业项目中逐步实施和推广水培、气雾培、基质培、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技术。”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化和对外合作科一级主任科员林荣义介绍。为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泉州市以项目示范为引领,每年扶持5家~10家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设立市级专项资金,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在项目示范引领下,泉州市已建成国家数字农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9个,累计建成90个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累计落实项目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安溪县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位,获评“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数字赋能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走进永春县阳升畜禽有限公司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的养殖基地,树木葱茏、鸟语花香,闻不到一丝异味。鸡舍内,自动化设备配有产蛋箱、息架、水线、料线等设施,仿若一条条生产流水线。“仅这个基地的自动化投入就达多万元,养殖规模10万羽,通过自动化设备,鸡的吃喝拉撒睡全部可以实现自动化。”公司总经理黄宏旭介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养殖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产品的采收、存储、包装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以一颗鸡蛋为例,蛋产下后,从鸡蛋收集到包装出货,全程由设备无缝衔接完成,无需人工介入。目前,我们除了销售环节之外,其他环节已全部自动化。”黄宏旭说。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阳升畜禽还建立起蛋鸡生产智能化管理、农产品溯源、电子商务、饲料加工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经营统计分析、企业办公OA等系统,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从年的23羽到如今的万羽,养殖规模裂变式增长,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黄宏旭表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对保障农产品安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农业中,农产品溯源一直是个问题,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的泉州通过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溯源管理,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产品编码、原料产地、生产批次、溯源码……”如今,消费者购买福建八马茶叶有限公司的产品,扫描包装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