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风景名胜区三福建土楼

福建风景名胜区

happy

3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土楼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历史文化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截至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特色景观

▲南靖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住户均为黄氏族人。田螺坑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河坑村。河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昭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莞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图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年)。

▲华安土楼

齐云楼

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碑切纪年的土楼。为中型椭圆形土楼,楼高2层,以普通夯土与部分混砖成墙,底墙厚1.5米。楼呈横式,与屋后山体平行。

二宜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中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能所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别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即使#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也会相差一度。楼内共存有壁画平方米、幅,彩绘99平方米、幅,木雕件,楹联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其建筑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独创,构造与众不同,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围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土楼的代表。

▲平和土楼

平和县现存座明清时期的土楼。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董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

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袖珍围形土楼。绳武楼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圆楼直径43.8米,24开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楼高三层,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卧室,每间都有楼梯通往第二层;第二层是各户私房;第三层是朝天院,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

1

2

3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