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观影现场
观影现场
■早报记者颜雅珍文/图
9月22日上午,永春县实验小学、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永春县鹏翔小学的多名学记及部分家长前往永春华彩万星影城,免费观看青春功夫喜剧《极品师徒》。
80岁的老华侨林正义,在一闽南古厝中错将“95后”的叛逆青年苏一飞认作师父,身份上的错位由此引发一连串爆笑事件。《极品师徒》以永春白鹤拳为背景,闽南古厝、闽南方言、武术、音乐、盗墓等多元素融合,亲情、爱情、师徒情贯穿其中,在欢声笑语的背后,发人深省。影片不仅表达了海外侨胞、异乡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情怀,更有对永春白鹤拳这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
★尊师重道
□学生记者穆宏星(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五年级)
叛逆的苏一飞年少轻狂,和朋友赖仔一起到一废弃的古厝里盗墓寻宝,遇到了老华侨林正义。林正义身怀武艺,但因年老糊涂,竟将苏一飞认作师父。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苏一飞态度决绝,要赶走林老伯时,林老伯总是苦苦哀求,“师父你不要赶我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林老伯对“师父”浓浓的深情。后来,林正义旧病复发,将不久于人世,但一心事未了,希望弥补儿时的错误,让师父将他“清门”,以正门风。
影片中林正义一身正气,尊师重道。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作为学子的我们,更应尊重师长,感恩老师的栽培。
★趣味十足
□学生记者郑宏杰(永春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没有任何功夫的“90后”苏一飞,在老宅碰到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非认他做师傅,反常规的师徒关系,加上损友赖仔,三个人生出很多笑点。赖仔在老宅被林正义锁进竹筐的戏份喜剧效果极强,虽然围绕赖仔肥胖的身形多次调侃却并不俗套,关竹篮、钻狗洞、挖地道等段落让人印象深刻。而林正义在电影里其实是最正的一个角色。有趣的是,这个遇事认真、不苟言笑的老者,在和苏一飞以及赖仔的对手戏中也激发了很多笑点,令人轻松开怀。
★勇于承担责任
□学生记者郑不凡(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五年级)
林正义爷爷已经80多岁了,一身武功,脑袋却糊里糊涂,其实他心里藏着一个大秘密:小时候误将师父得病的消息给泄露了,导致鹤武堂被灭门,而他侥幸逃过一劫。此后,他内心就有着一个沉重的负担,按照门规,他将被逐出师门。于是,他就一直等着、等着……“师父”把他逐出师门的那一刻,他才解除内心的愧疚,安心地离开。
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敢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
★揪心一幕
□学生记者黄立生(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四年级)
林正义老爷爷武功盖世,一根木棍耍得生龙活虎,再看看他的武术,不正是咱永春名扬海内外的白鹤拳嘛。老师父都一把年纪了,头部还有伤,却把那一群坏人打得落花流水,实在厉害。
影片中最令我揪心的是,贩卖文物的黄大发团伙,竟开车行凶撞人,老爷爷不顾一切,跑了出来,试图上前挡住车辆,掩护“师父”逃离。看到这一幕,我们全都吓坏了,有的闭紧了双眼,有的大声呼喊,只听“啪”的一声,林爷爷不幸被车辆撞飞了……看到这,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
★理解与包容
□学生记者姚雨彤(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
《极品师徒》以永春白鹤拳为背景,讲述80多岁的一代宗师林正义以一敌百,功夫了得,让我们感受到咱厝白鹤拳的博大精深。影片循序递进,表达了华侨对祖国、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武术传承的别样情感。
影片笑点不断,又有温暖动人的真情流露,特别是苏一飞与父亲的对话,父子俩最终打消误解,苏一飞赠予后妈手镯,一家人温馨和睦的场景,也让我从中学会了理解、包容以及亲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永春的骄傲
□学生记者苏芳楠(永春县鹏翔小学六年级)
坐于播放厅,品味着《极品师徒》,我的心情随着剧情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紧张万分,时而欢呼雀跃,时而陷入沉思。看到老华侨使用白鹤拳击败坏人时,我暗自窃喜;看到苏一飞与父亲解开误会,我不禁感动万分;看到苏一飞与老华侨一起对抗贩卖文物的黄大发,并将其抓获,我又不禁欢呼雀跃。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味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深刻地感受到白鹤拳这一永春优秀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白鹤拳不愧是永春的骄傲,永春人的自豪。希望我们这一代人传承永春白鹤拳,为弘扬家乡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抹乡愁
□学生记者林育霖(永春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整部影片最触动我的是一代武术宗师林正义虽患上老年痴呆症,但对家乡的情怀、师徒的感情,却在他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他义无反顾、漂洋过海回到了故乡。
让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一直眷恋着的,或许是故乡的召唤力吧。我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它诉说了游子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而《极品师徒》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不管今后走多远,对故乡的情永不变。
★为世人所知
□学生记者张毅彬(永春县实验小学五年级)
影片中遇事认真,不苟言笑的林正义一直尽着作为徒弟的职责,时时刻刻地守护着他的“师父”苏一飞。为了完成已故师父“重建鹤武堂,把白鹤拳发扬光大”的遗愿,他努力地寻找,最终让埋于泥土之中的“鹤武堂”武馆招牌重见天日。可见,这位武术宗师对自己的师父是多么的敬仰,对武学的传承是多么的热衷!
作为一名地道的永春人,在骄傲自己家乡的非遗能被搬上银屏之外,我更感到有一种莫大的责任。我们应当重拾这一国粹,从小练好白鹤拳,把这一武学发扬光大,让它慢慢为世人所知,使它走出家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