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缔造,满足“一老一幼”生活需求,提升“一大一小”教育水平,畅通“一快一慢”出行系统,营建“一动一静”生活场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里,诸多百姓 嘉宾名片
蔡龙群市政协委员、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场外连线)
林海云市政协委员、鲤城区南星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
王鸿燕市政协委员、泉州市教育资源配置中心副主任
李玉花市人大代表、永春县文化馆群文副研究员
陈铭市人大代表、医院院长
周巧玲市人大代表、南安国光中学英语教师
蔡龙群:新打造10个千亩美丽田园试点
关键词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共同富裕
年,我们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系统的梳理,有理不紊地推动三农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实“压舱石”作用。
今年经济工作强调稳字当头,那么粮食生产是首要任务也是一条底线,要做到稳中求进,一方面要以硬措施保护耕地,另一方面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此外要推进种业振兴,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另外一条底线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方面,要自我加压,做到返贫致贫“一个都不能有”,为共同富裕创造基础条件。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力整镇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整镇”谋发展,以往扶贫的到村到户已无法满足接续振兴要求,为此,我们每年择优10个左右乡镇,依托当地资源,策划一批好项目,引导他们集中全镇力量,搞好一到两项产业,真正走出一条乡村富产业兴的路子。今后,我们还要用“小切口”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突出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三美”建设,把农民的主体责任感调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田园,从示范开始,新打造10个千亩美丽田园试点。
林海云:打造乡村振兴IP主题“城市会客厅”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IP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在平日走访调研中,我发现各地的乡村亮点纷呈,但很多还“养在深闺人不识”,或者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打磨,让城里人没有太多“到农村去”的冲动。建议试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IP主题“城市会客厅”,整合乡村闲置的土地、房屋资源,请文创专家、旅游业内人士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并融合IP主题元素,打造一批以“乡村振兴城市会客厅”为主题的文创项目,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运营,同时常态化进行乡村推介活动,对于激活乡村振兴“内驱力”无疑会有很大助力。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拥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侨文化和数量众多的海外侨胞及“新侨”。建议成立服务侨胞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便利“新侨”在家乡投资兴业。此外,可以加大宣传,鼓励年青一代“新侨”在海外市场推广泉州特色产品,宣传泉州世遗文化,出口相应的文化IP,讲好泉州故事。
王鸿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关键词“一老一幼”公益养老服务智慧养老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建设适老型生活环境已迫在眉睫。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满足“一老一幼”生活需求。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既是民生工作、民心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具备先行先试条件,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完善政策,强化资源整合,努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在具体推动上,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一方面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育壮大,一方面要发挥公共资源作用。比如利用公办食堂解决老人配餐问题、医院医生节假日多点执业,到老人照护中心看病。此外,应该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如统一开发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地老人大学课程资源,按点击量给予课程资源创作者一定的报酬,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李玉花:以共富文化引领乡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一动一静”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文明全面提升的社会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除了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公共文化上的共同富裕也不可缺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营建“一动一静”生活场景。“一动”就是指体育休闲等运动空间,“一静”是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高度概括了老百姓对于文化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运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建设日趋完善,但是在乡镇、农村还相对匮乏,一方面是资金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是人才基础较为薄弱。为此,建议下大力气,在艺术扶贫、送教下乡等方面持续加强,比如乡镇文化站,如果能对接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资源,通过文化精品下乡,先把一些示范点建设起来,做好推广,就能更好地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陈铭:打造一支留在本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
关键词卫生健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卫生与健康保障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医院作为这一国家区医院,深受鼓舞。项目建设以来,随着上海六院专家团队正式入驻,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端诊疗服务,获得感满满。对于高端资源的嫁接、合作模式,我们也热切希望能得到大力推广。
相较于省内及东南沿海城市,我市的医疗资源仍较为薄弱。国家将福建纳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对我们来说也是重要契机。应主动对接相关政策,通过高水平医疗培训和相关措施,把北上广等高端医疗资源的“输血”,转化为我们自己的“造血”能力,打造一支留在本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
周巧玲:建立常态化浸润式教师跟岗学习制度
关键词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听完报告后,备受鼓舞。
教育质量要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建议建立常态化的浸润式教师跟岗学习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供系统的外源性支持,推进教师外出跟岗学习,助推教师较好地提升专业素养,教师之间也能更大范围地分享经验、拓宽教育视野。此外,建议整合我市教育局、泉州师院、教科所以及各级名师等成立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定期走访学校,解答教师发展所面临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构建起多样化教师发展模式。
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建议充实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配足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师,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