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而陶聊茶七十九,如遇知己是佛手二

福建自古即是产茶大省,茶区遍布省内各地,永春自然不会例外。现存最早明确记载永春地区茶叶生产情况的文献是明嘉靖五年(年)的《永春县志》,其录:“清明采者为雀舌,谷雨采者次之,五六七八月采则粗茶;雀舌一斤值银一钱,粗茶三斤银一钱。”提到闽南茶区,喝茶的朋友都知道,那里有“一位观音一尊佛”,观音指的是安溪的铁观音,佛说的就是永春特产佛手茶了。

永春佛手茶为什么与“佛”字相关联呢?这要从它的身世及品种特点说起了。传说,三百年前永春当地的僧人栽种佛手柑礼佛,佛手柑状如手指,故名佛手。佛手与福寿谐音,故佛手被视为吉祥之物。因佛手天生具有一种迷人的清芬果香,有一次寺僧突发奇想,要是茶汤中能有佛手的香气该有多好?于是他将茶树枝条与佛手柑树嫁接,诞生了一种叶大如佛手且具佛手柑香的新品种-佛手茶树。实际此事只是美好传说,经不起推敲。佛手柑属芸香目芸香科植物,而茶树为山茶目山茶科,这两类植物嫁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应该说佛手茶这个名字是源其叶片宽大肥厚、状似佛手柑,并且成品茶冲泡后散发着近似佛手柑的天然香气而得名,亦有人称其为雪梨香。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灌木,为福建省茶树良种。

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品质以红芽佛手为佳。对于永春植佛手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康熙四十三年(年),发源地在达埔狮峰山。达埔狮峰村的《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记狮峰岩种茶情况:“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冈,一望皆是。”可见永春佛手茶的栽培历史已经有三百多年了,现在狮峰岩的老茶园中尚存活有八十九株百年佛手老茶树,弥足珍贵。

永春是晋江东溪上游发源地,晋江是泉州入海的主要河流之一,永春五里街许港码头水路船运可通达泉州出海港口,历史上这条水路为永春茶叶外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永春县是著名的侨乡,走出去的许多永春人商贾于东南亚各地,在他们的带动下永春佛手茶遂成了著名的“侨销茶”,在东南亚一代非常有名。民国时期,许多海外华侨陆续回到家乡投资茶业,植茶建厂,为永春佛手茶的兴盛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如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李辉芳、郑文炳、李载起等23人集资创办了永春华兴种植实业有限公司,华兴人在太平虎巷开垦荒山,在冷水村虎巷山种植佛手、水仙、铁观音良种茶苗7万余株,所产茗茶销往港澳、新马各埠,颇负盛名。冷水村是永春茶叶产量大村,因村里有口老井,水很冷,故名“冷水”,闽南话是“喝水”的意思。年,经中国土畜产茶叶进出口公司批准,永春三大乌龙茶的出口唛号即使用了“冷”、“水”、“村”三个字,分别为L代表永春佛手、S代表闽南水仙,C代表铁观音。

作为乌龙茶类的永春佛手,因工艺不同,使得其有三种不同形态的成品干茶。一种为球状清香型佛手茶,工艺流程为:晾青-晒青-摇青-摊凉-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工序。一种为浓香型佛手茶,它是清香型佛手茶的再制品,在清香型佛手茶的基础上经过定级、归堆、拼配、筛分、风选、拣剔、烘焙等精制工序而成。第三种为条索型永春佛手茶,其用闽北乌龙茶工艺加工而成。

永春佛手茶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得到了众人的喜爱。30年代永春官林垦殖公司在《崇道报》作广告描述佛手茶:“永西之狮峰岩,为本邑名胜之一,古产雀舌名茶,驰誉一时…同人等有鉴及此,乃组公司,积极垦殖,栽种雀舌香、佛手种、铁观音等名茶。出品以来,茶翁雅士,誉为尽美。”台湾诗人余光中品饮家乡佛手茶后欣然题字:“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喜爱佛手茶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年—年)老人在八十年代曾亲自指导永春佛手茶的制作,九十岁高龄时他还亲临永春担任茶王赛评委,并为永春佛手茶题词“佛茶飘香”。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女士赞永春佛手茶“永春佛手,名振神州”。

如今,永春佛手茶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茶友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这个来自闽南小城的传统香茗。“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永春佳美,佛手飘香,如果身边有要好的朋友还未曾去过永春,不妨事,就请你送泡佛手茶给她吧,“永春佛手,如遇知己”!

版权声明:本文为百家号美食博主"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百家号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